伊莉討論區

標題: [誰有參透?]:佛法化解了婚姻家庭,解觀的知了,自然人法人的永續經營,本來面目。 [打印本頁]

作者: SVRP4253    時間: 2017-9-15 06:56 AM     標題: [誰有參透?]:佛法化解了婚姻家庭,解觀的知了,自然人法人的永續經營,本來面目。

[原由]:抬舉版區的社會與文化哦! 舞台近代史的宗教信仰與婚姻家庭囉! 試驗性質而已啦!

[參1]:佛教徒是以迎接菩薩的心態,來歡迎子女的出生

佛教徒把子女稱為「小菩薩」,是以迎接菩薩的心態來歡迎子女的出生,把他們當成是來成就自己修行的人,成就自己行菩薩道的人,所以要和他們一起成長。

[參2]:對於子女呵護備至

中國人所說「養兒防老」的觀念,佛教徒並不贊成。佛教徒對子女的愛護和教養,目的不是為了防老,乃是為了負責,畢竟每個人的福報與業報,各有因果,各有因緣。父母教導兒女建立孝敬父母的倫常觀念,卻不必指望兒女一定要奉養父母,否則當指望變成失望之時,便會衍生出無窮的煩惱。
(參考來源 -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-書籍-本版- 法鼓文化-人間淨土-平安的人間)

[參3]:當我們成年獨立時,父母也年老了

在佛經裡,都是鼓勵兒女要孝順父母,卻沒有強調父母要如何愛孩子,這不是不主張父母應該愛孩子,而是父母對孩子的愛沒有條件,是自然的,這份感情是與生俱來的。
但是孩子對父母的感情、態度,往往是小的時候需要父母、倚賴父母,長大以後漸漸學習獨立,開始自己思考,有獨立的行動和生活方式,就不需要父母了!然而,當我們成年獨立時,父母也年老了,這時最需要我們的奉養。

中國儒家中的五倫思想,第一倫就是說到父母和子女的關係,佛經裡也特別重視孝順父母,比喻說我們這個身體是父母所生,即使父母沒有養育我們,父母對我們的恩情仍深如海。這是形容無論怎麼報答父母,都沒辦法報答完盡。

另外,還有一個比喻,是要我們把父母挑在肩頭上,一邊是父親,一邊是母親。父親、母親若不能走路了,照顧他們的責任就在我們的肩頭上,我們一輩子、兩輩子,一百輩子都這樣服侍父母,也還不夠報答父母親的生身之恩。

佛法雖然是講出世,但是必須先把「人」應盡的本分做好。不孝順父母的人,可能連做人都有問題。連父母都不孝順,對自己配偶的感情,可能也只是功利性質的愛,不是沒有條件的付出;對朋友之間,可能更是寡情不義。所以,講到道德標準,第一個標準就是親情。

父母恩重「難報」呀!所以,我常常跟父母們說:「孩子難帶,你才知道做父母不容易,也才知道自己小的時候,父母多會帶自己,此時更能感恩父母。」

遇到不好帶的孩子,才知道要感恩父母,當自己也學會很多方法、耐心把孩子帶大,自己也能成長得更多;遇到小孩很好帶,這表示孩子是來報恩的,不用花太大的力氣,他一下子就長大了!這怎麼能說他是來討債的?

所以,從這兩方面思考,孩子都不是來討債的,他們是來幫助自己,是菩薩、恩人,是來報恩的。
(參考來源 - 法鼓山電子報2013/07/30第619期)

[參4]:孝敬父母,如同禮敬供養三世諸佛

佛教徒稱呼父母為「老菩薩」,便是要把父母當成佛菩薩一樣的恭敬、孝養。對於已婚的男女而言,各有兩家的父母,男的有父母及岳父母,應當平等敬養,女的有父母及公婆,必須兩者兼顧。
(參考來源 - 平安的人間 71)

[佛心來也,婚姻家庭之運作總則哦!]:(固安作戰計畫)參1.人事業務,參2.情報作業,參3.作戰訓練,參4.後勤補給,家家有本難念的經,經營的本來面目。

[原來如此! 參1234的解觀哦!]:見性於「單傳心印,開示迷塗,不立文字,直指人心,見性成佛。」的解觀,關於婚姻家庭嘛! 啥知本根本的見性呢? 立足處的素養、品性與習氣。

[賣關子一下!]:關於"舞台近代史的宗教信仰與纏施結關"嘛! 通通跑不了,下三濫教派卡肖的使沒行徑錄,共業歷史的始末舞台史。

補充內容 (2017-9-15 07:29 AM):
[天地良心的公案之一,請品茗!]:徒子徒孫的手上一口飯,該給誰? 在堂父母最優先? 在堂祖父母次之? 家庭子女孫再次之? 而Seafood(廣東話)能要嗎? 立足處的素養、品性與習氣。

補充內容 (2017-9-15 12:45 PM):
[請參考一下!]:中華禪法鼓宗,有參透! 知了的"家家有本難念經"。唉! 虛耗的舞台戲碼史觀中,四眾佛子之中,還有哪一法脈法統的,有一佛心法身禪識出來嗎? 澄清釐清撇清的知本根本。
作者: SVRP4253    時間: 2017-9-16 09:55 AM

[平安的人間哦! 固安作戰計畫囉!]:禪門無門的知本根本.VS.纏捫蕪門的海納擺會,福慧傳家的本來面目,曉結也,解觀的立足處。
作者: kuomojo    時間: 2017-9-16 11:39 AM

以上的說法是佛教吸收道教的部分思想所形成的
雖然釋迦牟尼還沒掛時 就有分全空與半空 但半空還是以全空為目標
佛教來到中土後 很自然的必須入境隨俗 因為道家思想無法撼動
沒有妥協就無法被廣泛的接受

六根清淨之下 哪來的家庭倫理
作者: piggy1970    時間: 2017-11-8 09:51 AM

如果想要養兒防老,倒不如專心致力於如何長生不老,
雖然佛教和道教都教導,長生不死是不可能的,
但是至少我們可以做到長生久視。

我的一個鄰居就是這樣,
兒女都死了,她還沒有死,最後是白髮人送白髮人。
兒女在七十幾歲都往生了,她現在九十幾快一百了,還是健康活著。




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(http://www02.eyny.com/) Powered by Discuz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