伊莉討論區

標題: 秦晉殽之戰 [打印本頁]

作者: yzak2005    時間: 2009-3-30 09:52 AM     標題: 秦晉殽之戰

秦晉殽之戰首見於《春秋左氏傳》,乃是秦國與晉國之間所發生的一場大戰。此戰發生於公元前627年(魯僖公33年、周襄王25年、鄭穆公2年、秦穆公32年、晉襄公元年)。
戰地位置

崤山在今河南省西部,屬秦嶺支脈,分東西兩崤,延伸黃河、洛河之間,長160餘公里,山勢自西南向東北走向,高峰有青崗山(1903m)和冠雲山(1666m)等。
戰爭前因
為何發生此一戰役?主要原因在於公元前630年(魯僖公30年、周襄王22年、鄭文公43年、晉文公7年、秦穆公30年)時,晉文公率兵入侵鄭國首都,進行武力包圍。而秦穆公也應晉文公所請,也率兵加入包圍行列。 而秦晉兩國圍兵於鄭的原因有二:
一、鄭國當年對晉文公沒有禮貌。(此乃表面原因,詳情請見晉文公條目。)
二、對晉國有貳心,私底下和楚國親近。(此乃真實因素,亦是小國的悲哀。)
《注:西元前632年(魯僖公28年、周襄王20年、鄭文公41年、晉文公5年、楚成王40年)四月,晉楚爭霸中原,戰於城濮,楚軍大敗。晉文公尊周攘夷,成為春秋霸主之一。當時,鄭國先處四戰之地,無險可據,又自無禮於重耳之後,故背晉助楚,因此,鄭文公曾經出國慫恿楚成王出兵作戰。楚敗,鄭文公內心恐懼,又派大夫子人九到晉國請罪求和。同年五月,晉侯、鄭伯盟于衡雍(今河南原陽西)。晉文公受周天子冊命與四方諸侯盟于踐土(在衡雍之西),晉文公為盟主,鄭參與踐土之盟,但晉、鄭間的隔閡並未消除,這亦是為何晉國發兵圍鄭之因。》
當時,鄭國大夫佚之狐向鄭文公推薦燭之武去說服秦穆公退兵,其主要說服內容如下:
一、鄭國滅亡對秦國沒有半點好處、只是單獨圖利晉國增加領土。
二、鄭國的地理位置在齊、楚、晉的邊境上,燭之武暗示秦穆公將來有一圖中原的野心時,鄭國是秦國的後勤中心。
(鄭國地理位置是兵家必爭之地,由後來的殽山之戰可以看出來。)
三、燭之武已經把利害說完後,再批晉惠公姬夷吾(晉文公姬重耳之兄)不守當年與秦穆公贏任好說好的條件,將焦、瑕兩城池送給秦國的事,暗示就算鄭國被滅了,秦國也拿不到好處。
《注:公元前650年(魯僖公10年、晉惠公元年、秦穆公10年)晉惠公借秦國之力即位後,對割讓土地之事非常後悔,就派大臣丕鄭赴秦國,以先君之地不得擅許為由食言;而將焦、瑕兩城池送給秦國則是公元前651年(魯僖公9年、晉獻公26年、秦穆公9年)答應予秦河東之地的事》
四、燭之武最後語重心常的說:晉國要擴張領土,首先吃掉鄭國時候,下一步就是對著你秦國的領土。
而秦穆公聽後不僅答應退兵,甚至還派遣三位將軍:杞子、逢孫、楊孫三人率軍防衛鄭國;而晉國大夫子犯知情後,請求攻擊秦軍,但是晉文公以不能恩將仇報、亦不能失去盟國等兩大理由拒絕,並隨之退兵。不過,可以想見的是:此事之後,秦晉兩國的邦交關係已然出現裂痕,並且亦為爾後的殽山之戰埋下了伏筆...。(春秋左氏傳中稱此事為:燭之武退秦師。)

作者: gopystar    時間: 2009-3-31 03:29 AM

原來如此,感覺秦君是否有點不是很理智,當初和晉國打完楚國後,好像就有點不滿,畢竟她奠定了晉君霸主之位。
作者: saladin08    時間: 2009-3-31 08:17 AM

一個好的說客,效力等同百萬雄師.
東周一直重演這樣的事.




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(http://www02.eyny.com/) Powered by Discuz!